大众养生网

溶血是什么意思及症状?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导致血红蛋白释放到周围体液中的现象,常见于血液疾病、感染或药物反应等。其症状主要包括黄疸、贫血、深色尿、脾肿大以及发热等。

1、黄疸

溶血时红细胞破坏增多,释放大量血红蛋白分解为胆红素。当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超过肝脏代谢能力时,可导致皮肤、巩膜黄染,严重者尿液颜色也会加深。

2、贫血

红细胞破裂后数量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等症状。急性溶血时贫血发展迅速,甚至可能引发休克。

3、深色尿

血红蛋白分解产物通过肾脏排泄,可使尿液呈现酱油色或浓茶色,这种血红蛋白尿是血管内溶血的典型表现,常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疾病。

4、脾肿大

慢性溶血时,脾脏作为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场所会出现代偿性增大。触诊可在左肋下触及肿大的脾脏,部分患者伴有左上腹闷胀感。

5、发热

红细胞破裂释放的细胞内容物可能作为致热原,引发体温升高。这种发热多伴随寒战、腰背疼痛等全身症状,常见于输血反应或感染性溶血。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胆红素测定等检查。日常需避免接触可能诱发溶血的药物或食物,确诊后需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病因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