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血象检查、骨髓象检查以及排除其他类似疾病三方面,需由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后确诊。该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避免误诊或漏诊。
1、血象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常规检查通常显示全血细胞减少,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低于正常值。血红蛋白浓度常低于10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多低于1.5×10⁹/L,血小板计数常低于50×10⁹/L。这种三系减少的特征性表现是初步筛查的重要依据。
2、骨髓象检查
骨髓穿刺及活检显示骨髓增生程度低下是确诊关键。镜下可见骨髓有核细胞明显减少,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替代比例超过70%,各细胞系(红系、粒系、巨核系)均呈现不同程度减少,且无异常细胞浸润或纤维化表现。
3、排除其他疾病
需通过相关检查排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造血停滞等疾病。这包括酸溶血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染色体核型分析等特异性检查,以明确鉴别诊断。
若出现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或反复感染等症状,建议及时到血液科就诊。诊断过程中可能需要重复骨髓穿刺、血细胞形态学观察等检查。确诊后应根据分型(重型/非重型)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骨髓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