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为何感染?

武媛 口腔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其中以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为主,少数情况下可能合并真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该感染多与牙源性感染扩散、局部创伤或免疫力低下等因素相关。

1、需氧菌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常由需氧菌引起,例如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龋齿、牙周炎等牙源性感染扩散至颌面部间隙,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及张口受限。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克林霉素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厌氧菌感染

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厌氧菌感染,如消化链球菌、普雷沃菌等。厌氧菌感染多伴随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可能出现组织坏死或脓液恶臭。通常需联合甲硝唑片、奥硝唑胶囊等抗厌氧菌药物,必要时需手术切开引流。

3、混合或特殊病原体感染

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合并真菌感染。此类感染症状较重,可能出现高热或组织广泛坏死,需通过细菌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选择敏感抗生素,如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

若出现颌面部肿胀、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培养。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停药或滥用药物。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处理龋齿等感染灶,以降低感染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