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长屈肌受损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力量减弱等症状,具体表现与损伤程度有关。拇长屈肌是控制拇指末节屈曲的重要肌肉,其损伤多由外伤、过度使用或炎症引发。
1、局部疼痛
损伤后会在前臂远端掌侧或手掌桡侧出现持续性钝痛,尤其在拇指主动屈曲或被动拉伸时疼痛加剧。例如握拳、捏取物品等动作可能诱发明显痛感,严重时疼痛可能放射至腕关节。
2、活动受限
典型表现为拇指末节屈曲功能受限,无法完成扣纽扣、握笔写字等精细动作。部分患者会出现拇指僵硬感,被动活动时可感受到肌腱滑动受阻,可能伴有弹响现象。
3、力量减弱
捏握力量显著下降,表现为持物不稳或无法完成捏持动作。临床测试中,当要求患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纸张时,可能因力量不足导致纸张被轻易抽离。
4、局部肿胀与压痛
急性损伤期可能出现前臂掌侧中段肿胀,触诊时可发现拇长屈肌走行区域存在明显压痛点,特别是在桡骨远端与腕管之间的肌腱通道处压痛最显著。
若出现上述症状且持续超过48小时,建议及时至骨科或手外科就诊。医生可能通过超声检查或MRI明确肌腱损伤程度,早期治疗可采用支具固定、冲击波治疗等方式,慢性损伤者需避免反复抓握动作,必要时需进行肌腱松解手术。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拇指,使用电子设备时建议每隔30分钟活动手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