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食癖是一种表现为持续进食非营养物质的心理行为障碍,可能与营养缺乏、心理因素或发育障碍等原因有关。患者常出现反复吃泥土、纸张、毛发等非食物物品的行为,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营养缺乏
长期铁、锌等矿物质缺乏可能诱发异食行为。这类微量元素缺乏会影响味觉和神经系统功能,部分患者通过进食特殊物质试图补充营养。孕妇和儿童群体相对多见,常伴有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2、心理因素
焦虑、压力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异常进食行为。部分患者通过异食行为缓解心理压力,这种情况在遭受心理创伤或存在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患者中较为常见。此类患者多伴有情绪波动、社交障碍等表现。
3、发育障碍
自闭症、智力发育迟缓等疾病可能引发异食倾向。这类患者因认知功能受损,无法正确辨别食物与非食物,可能出现吞食玩具零件、墙皮等危险行为。需加强看护并配合行为矫正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营养缺乏。发现异常进食行为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或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血液检测、心理评估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期间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切勿自行处理异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