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吐操作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通常用于误服有毒物质后的紧急处理。常用方法包括医生指导、使用压舌板刺激、饮用温盐水、及时送医以及避免错误操作等。具体实施前需明确中毒物质性质,不可自行盲目催吐。
1、医生指导
误服药物或有毒物质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专业人员会根据毒物类型判断是否需要催吐,如强酸强碱中毒、石油类物质中毒或意识不清者均禁止催吐,避免加重食管损伤或引发吸入性肺炎。
2、使用压舌板
经医生确认适合催吐时,可用消毒压舌板轻触舌根部位。操作时患者保持前倾体位,刺激咽后壁引发呕吐反射。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口腔黏膜破损。
3、饮用温盐水
在医务人员远程指导下,可配制浓度约3%-5%的温盐水(500毫升温水加15克食盐)。分次饮用200-300毫升后配合压舌刺激,此法有助于稀释毒物浓度并促进排出。
4、及时送医
完成初步催吐后仍需立即就医,携带毒物包装或残留物供医生查验。即使已吐出部分物质,胃肠道可能仍有残留,需进行洗胃、导泻或血液净化等专业处理。
5、避免错误方法
禁止用手指强行抠喉,易造成指甲划伤咽喉部。不要随意使用肥皂水、芥末水等刺激性液体,可能加剧消化道损伤。儿童误食纽扣电池等腐蚀性物品时,任何家庭催吐措施均属禁忌。
若发生误服情况,建议立即联系当地中毒控制中心。记录误服时间、物质种类和估算剂量,保持患者清醒状态。送医途中注意保持侧卧位,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后续需遵医嘱进行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