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囊虫病是一种由猪带绦虫幼虫(囊尾蚴)寄生在脑组织引起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患者多因误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感染,临床表现包括癫痫、头痛、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病因
脑囊虫病主要由猪带绦虫感染引起。当人误食被猪带绦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后,虫卵在肠道内孵化成幼虫,随血液循环迁移至脑组织形成囊肿。生食未煮熟的感染猪肉或接触被污染的卫生环境是主要传播途径。
2、症状
症状因囊肿数量和位置而异。常见表现为癫痫发作,如四肢抽搐、意识丧失;颅内压增高可引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若囊肿压迫运动或感觉神经区域,可能出现肢体无力、言语障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精神异常或视力减退。
3、诊断
需结合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显示脑内多发或单发囊性病变,典型表现为“靶形”病灶;血清学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检测特异性抗体;脑脊液检查可能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治疗
主要采用综合治疗。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吡喹酮可杀灭活体幼虫;癫痫患者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颅内压增高者可用甘露醇脱水;若囊肿体积大或引起脑积水,需神经外科手术干预。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虫体死亡引发的炎症反应,需密切监测。
患者应避免食用未煮熟猪肉,注意饮食卫生和手部清洁。若出现不明原因头痛、癫痫等症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神经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遵医嘱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经及时干预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