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针灸捻转补泻手法如何操作?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针灸的捻转补泻手法主要包括补法和泻法两种操作方式,需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辨证选择。常用手法有补法、泻法、平补平泻法、分层操作法以及复式补泻法,具体操作如下:

1、补法

将针体刺入穴位得气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单向捻转针柄,捻转角度小于180度,力度轻柔均匀,频率缓慢,行针时间较短。此法可激发经气、扶助正气,适用于虚证或体质虚弱者。

2、泻法

针刺得气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单向捻转针柄,捻转角度大于180度,力度较重有滞针感,频率较快,行针时间持续较久。通过较大幅度捻转产生较强刺激,可疏泄邪气,适用于实证或疼痛急症。

3、平补平泻法

左右交替均匀捻转针柄,捻转角度约90-180度,力度适中,频率和缓。此法可调和阴阳、通调经气,适用于虚实夹杂或常规治疗。

4、分层操作法

将穴位分天、人、地三层,每层分别进行补法或泻法操作。如在天部行补法激发阳气,人部平补平泻调和气血,地部行泻法祛除邪气,实现立体调治。

5、复式补泻法

结合提插与捻转手法,补法配合紧按慢提,泻法配合慢按紧提。通过提插幅度与捻转方向协同作用,增强补虚泻实效果,适用于复杂病证。

操作时需注意保持针体垂直,避免牵拉皮肤产生疼痛。补法操作后建议留针20-30分钟,泻法留针10-15分钟为宜。建议在专业针灸医师指导下进行手法操作,根据经络走向、穴位特性及患者针感灵活调整手法参数,避免过度刺激引发晕针等不良反应。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