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以及预防并发症等,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方案。患者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抗感染治疗
抗感染是颅内感染的核心治疗措施,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药物。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常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真菌感染需使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反应。
2、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颅内压增高可静脉输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脱水降颅压药物;若患者出现癫痫发作,需使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同时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如静脉注射氨基酸、脂肪乳等。
3、手术治疗
若患者存在脑脓肿、硬膜下积脓或脑室积脓,需通过钻孔引流术或开颅手术清除病灶;脑积水患者可能需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需严格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扩散。
4、康复治疗
急性期后若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或认知障碍,需进行高压氧治疗、针灸、肢体功能训练及认知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康复方案需个体化制定,并定期评估效果。
5、预防并发症
长期卧床患者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鼓励患者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定期监测体温、意识状态及血常规指标,警惕感染复发。
颅内感染属于危急重症,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颅内压。治疗期间需遵循足量、足疗程用药原则,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若出现头痛加剧、意识模糊、持续高热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愈后需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