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垂折痕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关联性,但不能作为心脏病的直接诊断依据。该体征可能受年龄增长、皮肤弹性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胶原蛋白流失会导致耳垂组织松弛,形成自然褶皱。这类生理性折痕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与心脏健康无直接关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2、心血管疾病风险
部分研究表明耳垂折痕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性。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可能伴随微小血管病变影响耳垂供血,形成特定走向的斜行皱褶,临床上称为Frank征。但该体征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心电图、冠脉CT等检查明确诊断。
3、其他影响因素
长期佩戴耳部饰品造成的机械压迫、瘢痕体质引发的皮肤异常增生、耳垂外伤愈合后的组织变形等都可能形成类似折痕。此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导致皮肤弹性下降时也可能出现此类表现。
日常生活中发现耳垂折痕不必过度紧张,建议关注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40岁以上人群可定期进行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等筛查。若同时存在胸闷、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