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即直肠脱垂,初期症状可能包括肛门坠胀感、排便时肿物脱出、出血、肛门潮湿以及排便困难等。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检查。
1、肛门坠胀感
脱肛初期由于直肠黏膜下移,可能对肛门周围组织造成牵拉,从而引发肛门部位的坠胀感或异物感,尤其在久站、久蹲或剧烈咳嗽后较为明显。
2、排便时肿物脱出
患者在排便过程中,由于腹压增加,可能出现直肠黏膜或部分肠壁从肛门脱出的情况。初期脱出肿物体积较小,便后通常可自行回纳。
3、出血
脱出的直肠黏膜若受到摩擦或损伤,可能引发表面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大便表面带血或擦拭时卫生纸上沾有少量鲜红色血液。
4、肛门潮湿
直肠脱垂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肠液或黏液容易渗出,造成肛门周围皮肤长期潮湿,甚至引发瘙痒或湿疹样改变。
5、排便困难
部分患者因直肠反复脱出,可能产生肛门部位的不适或疼痛,从而下意识抑制排便,长此以往易形成排便困难或便秘。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避免用力排便或长时间增加腹压,并及时到肛肠外科就诊。早期发现可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症状,若拖延可能加重脱垂程度,增加治疗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