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间歇性精神病是什么?

黄鹏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三甲

间歇性精神病一般指精神障碍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的疾病状态,属于非医学专业术语,常见于法律领域或日常描述。其特点主要包括症状反复发作、间歇期相对正常等,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性精神病等有关。

1、疾病特点

间歇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呈周期性或间断性发作,发作期间可能出现情绪高涨、幻觉、妄想等异常表现,缓解期症状可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社会功能基本恢复。这种发作与缓解交替的特点使其区别于持续性精神障碍。

2、常见类型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交替;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者在癫痫发作间期可能出现精神症状;边缘型人格障碍也可能呈现情绪波动性症状。但需注意这些疾病均有明确诊断标准,不能简单等同于“间歇性精神病”。

3、法律意义

在司法实践中,该术语常用于评估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刑事责任能力。若违法行为发生在精神病发作期且丧失辨认能力,可能被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但这需要由专业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进行评估。

若出现情绪或行为异常波动,建议及时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通过精神检查、脑电图、心理评估等明确诊断。确诊后需遵医嘱进行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如使用碳酸锂片、丙戊酸钠缓释片、喹硫平片等稳定情绪,配合认知行为疗法预防复发。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刺激,家属需学习疾病管理知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