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患者是否需要做肠镜检查,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年龄以及是否存在其他风险因素综合判断。若患者症状典型且无高危因素,通常无需肠镜检查;若存在异常症状或高危因素,则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1、典型症状且无高危因素
若患者仅有肛门肿物脱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等典型痔疮症状,年龄低于45岁且无肠癌家族史,通常无需进行肠镜检查。此时可通过肛门指诊、肛门镜等检查明确痔疮程度,并采取药物坐浴、痔疮栓等保守治疗。
2、异常症状需排查肠道病变
若患者便血颜色暗红、伴有黏液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消瘦等症状,即使存在痔疮,也需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例如老年患者出现便血时,约30%可能与肠道肿瘤共存。
3、高危人群常规筛查
年龄超过45岁、有肠癌家族史、长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即使存在痔疮,也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根据《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指南》,此类人群需每5-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早期发现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变。
痔疮患者若出现非典型症状或属于高危人群,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肛肠科就诊。医生会根据便血特征、粪便隐血试验结果及个人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肠镜检查,避免漏诊严重肠道疾病。日常应注意保持排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加重痔疮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