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的正确步骤主要包括术前检查评估、局部麻醉、牙龈分离、牙齿拔除以及术后处理等环节,需由专业医生规范操作。具体操作流程需根据患者牙齿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1、术前检查评估
医生会先进行口腔检查,结合X光片明确患牙的位置、牙根形态及周围骨质情况,评估拔牙难度和风险。同时需了解患者全身健康状况,排除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证。
2、局部麻醉
常规采用利多卡因或阿替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或阻滞麻醉,确保拔牙区域痛觉消失。麻醉生效后需用探针测试牙龈感觉,确认麻醉效果充分。
3、牙龈分离
使用牙挺沿牙颈部插入龈沟,顺时针旋转分离牙龈附着,扩大牙槽窝空间。此过程需控制力度,避免损伤邻牙或造成牙龈撕裂。
4、牙齿拔除
根据牙齿类型选用适合的牙钳,夹持牙冠后采用摇动、旋转或牵引等手法逐步松动牙齿。对于复杂阻生牙可能需切开牙龈、去骨或分割牙体后分次取出。
5、术后处理
拔牙后用无菌棉球压迫创口30分钟止血,必要时缝合牙龈。术后需咬紧纱布止血,24小时内避免漱口、吮吸伤口,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拔牙后24小时内可冰敷面部减轻肿胀,避免进食过热过硬食物。术后48小时可用氯己定含漱液维护口腔卫生,若出现剧烈疼痛、持续出血或发热,应及时复诊。建议术后7-10天拆线并复查创口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