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短赤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尿路感染、肝胆湿热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该症状表现为排尿量少、颜色深黄或发红,可能伴随其他不适。
1、生理性原因
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会导致尿液浓缩,从而出现小便短赤的现象。这种情况通常为一过性,适当增加饮水量后即可缓解。日常需注意每日摄入1500-2000ml水,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后要及时补充电解质。
2、尿路感染
细菌入侵尿路上皮引起的炎症反应会使尿液颜色加深,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严重时可出现血尿或脓尿,部分患者伴随发热症状。确诊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三金片等药物治疗。
3、肝胆湿热
中医认为肝胆疏泄失常会导致湿热下注,表现为小便黄赤、目睛黄染、胁肋胀痛等症状。这种情况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等疾病,可通过肝功能检测和腹部超声辅助诊断。治疗多采用茵陈蒿汤、龙胆泻肝丸等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
若调整饮水量后症状未改善,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到泌尿外科或肝病科就诊。需避免自行服用清热泻火类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规律作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