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儿童肠套叠有哪些症状和治疗方法?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儿童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血便等,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方式。常见的治疗手段有空气灌肠复位、手术复位、补液治疗等,具体需由医生评估后决定。

1、腹痛

患儿常表现为突发阵发性哭闹,双腿蜷曲,面色苍白,腹痛缓解期可短暂恢复平静,但症状反复发作。

2、呕吐

早期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呕吐胆汁或粪渣样物质,提示肠道梗阻加重。

3、血便

发病后6-12小时可能出现果酱样黏液血便,这是肠管缺血坏死的典型表现。

4、腹部包块

右上腹季肋区可触及腊肠样包块,质地稍硬,按压时患儿哭闹加剧。

5、全身症状

伴随发热、脱水、精神萎靡等全身反应,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体征。

1、空气灌肠复位

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通过肛门注入气体压力复位套叠肠管,适用于发病48小时内且无肠坏死征象的病例。

2、手术复位

对于灌肠失败、病程超过48小时或疑似肠坏死的患儿,需进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手法解除套叠并评估肠管活力。

3、补液治疗

静脉输注葡萄糖盐水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补充血浆扩容,维持循环稳定。

4、抗生素应用

术后或存在感染风险时,使用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5、术后护理

包括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切口护理等,逐步恢复饮食需遵循从流质到半流质的过渡原则。

患儿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擅自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选择治疗方案,术后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及腹部体征,定期复查超声评估恢复情况。日常喂养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改变饮食结构诱发肠套叠复发。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