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治疗通常需要遵医嘱联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药物。这些药物需根据病情阶段及耐药性评估进行组合,以增强疗效并减少耐药风险。
1、异烟肼
异烟肼可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该药物对生长活跃的结核菌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肝功能,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转氨酶水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炎,可联合维生素B6预防。
2、利福平
作为广谱抗生素,利福平能抑制细菌RNA聚合酶活性,对细胞内外的结核菌均有杀灭效果。需注意该药会使体液呈橘红色,且可能降低口服避孕药疗效。与异烟肼联用时肝毒性风险增加,建议用药前筛查肝炎病毒携带情况。
3、吡嗪酰胺
该药在酸性环境中对半休眠状态的结核菌有独特杀灭作用,可有效穿透干酪样病灶和巨噬细胞。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需谨慎使用。通常用于强化期治疗,持续2-3个月后停用。
4、乙胺丁醇
通过抑制结核菌RNA合成发挥抑菌作用,多用于防止耐药菌产生。需要监测视神经毒性,用药期间若出现视力模糊、色觉异常应立即停药。儿童因表述能力不足需慎用,孕妇需评估获益风险比。
5、链霉素
作为注射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对快速增殖的胞外菌效果显著。因存在耳肾毒性,现多作为二线药物,使用前需进行听力基线检测,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用药原则,即使症状消失也不可擅自停药。建议每2周复查肝肾功能,出现皮疹、黄疸等不良反应及时就诊。耐药结核病患者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方案,治疗周期可能延长至18-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