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痣是寻常疣的俗称,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引起,常出现在手部、足部等部位,表现为粗糙的丘疹或斑块。其形成与皮肤破损、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1、病因
鱼鳞痣主要由HPV感染导致。当皮肤存在微小破损时,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或直接接触患者皮损,病毒会侵入表皮细胞引起异常增生。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感染,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
2、症状
典型皮损为黄豆大小的灰褐色角化性丘疹,表面粗糙呈乳头瘤状,可见黑点状毛细血管血栓。多发于手指、甲周、足底等易摩擦部位,受压部位可能出现疼痛感。部分疣体可能融合形成较大斑块。
3、治疗方法
临床常用液氮冷冻治疗,通过低温使疣体坏死脱落。药物治疗可外用维A酸乳膏、氟尿嘧啶软膏等角质剥脱剂,或局部注射干扰素凝胶。对于顽固性疣体,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或手术切除,术后需预防复发。
4、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完整避免外伤,不与感染者共用拖鞋、毛巾等物品。加强手部清洁,公共浴室建议穿防护鞋。免疫功能异常者需定期复查,控制基础疾病。出现皮损时避免自行修剪,防止病毒扩散。
5、注意事项
疣体具有自体接种特性,搔抓可能导致周围皮肤出现新病灶。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观察是否出现复发。足底疣需与鸡眼鉴别,自行贴敷腐蚀性药物可能加重病情。孕妇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考虑药物安全性。
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湿润,避免过度干燥摩擦。发现异常增生皮损应及时就诊皮肤科,通过病理检查或HPV检测明确诊断。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消除疣体,但病毒潜伏感染可能导致复发,需定期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