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高血压的治疗通常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中医调理、血压监测以及联合治疗等。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1、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需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同时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超重者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轻体重,建议BMI维持在24以下。戒烟限酒,每日酒精摄入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2、药物治疗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厄贝沙坦片)、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等。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可优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剂量需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调整,通常需要2-4周逐步达到目标血压。
3、中医调理
在规范用药基础上,可配合具有平肝潜阳功效的中药辅助治疗,如天麻、钩藤等药材。针灸治疗可选择太冲、曲池等穴位,每周2-3次。耳穴压豆常选用心、肝、降压沟等耳穴,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4、血压监测
建议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间隔1-2分钟测量两次取平均值。就诊时应提供至少7天的家庭血压记录,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3-6个月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治疗效果。
5、联合治疗
当单药治疗未达标时,可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互补的药物。常用组合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对于难治性高血压,需排查继发性因素,必要时进行肾动脉造影等检查。
患者应定期复查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注意识别头痛、视物模糊等高血压急症表现。治疗过程中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者需同步控制代谢指标。建议每1-2周复诊直至血压稳定,维持期每3个月随访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