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通常需要检查转氨酶、胆红素、蛋白质、凝血功能以及甲胎蛋白等指标,具体检查项目需结合临床表现由医生综合判断。
1、转氨酶
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评估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正常谷丙转氨酶范围为7-40U/L,谷草转氨酶为13-35U/L。数值升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或脂肪肝等情况。当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细胞坏死时,转氨酶会释放入血导致检测值上升。
2、胆红素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可反映胆汁代谢情况。总胆红素正常值不超过21μmol/L,直接胆红素不超过6.8μmol/L。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胆道梗阻、肝炎或溶血性疾病。直接胆红素占比超过50%时需警惕胆管结石或肿瘤可能。
3、蛋白质
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可评估肝脏合成功能。正常白蛋白为35-55g/L,球蛋白为20-30g/L。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球蛋白升高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白球比值倒置是慢性肝病的重要标志。
4、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可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能力。正常值为11-14秒,活动度维持在70%-120%。当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凝血时间延长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该指标对判断肝衰竭程度有重要价值。
5、甲胎蛋白
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正常值应小于25μg/L。持续升高超过400μg/L需高度警惕肝细胞癌可能,但妊娠期或活动性肝炎患者也可能出现轻度升高。
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完善病毒性肝炎标志物、肝脏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