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同时需注意规范操作以避免并发症。其作用包括纠正低氧血症、缓解组织缺氧、减轻心肺负担等,使用过程中需关注氧流量控制、用氧安全及设备清洁等注意事项。
1、纠正低氧血症
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吸氧能直接提高肺泡氧分压。适用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低氧血症,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24-48%浓度氧气,可使血氧饱和度回升至95%以上。
2、缓解组织缺氧
心功能不全、休克等疾病会导致外周组织供氧不足。吸氧能增加血液携氧量,改善心肌和脑组织的氧合状态。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可降低心肌耗氧量。
3、减轻心肺负担
在高原反应或哮喘发作时,吸氧能降低呼吸频率和心率。通过减少呼吸肌做功,可使哮喘患者的呼吸频率从30次/分降至20次/分,心率从120次/分降至100次/分。
需调节氧流量至医嘱规定范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常采用1-2L/分钟低流量,急性呼吸窘迫时可调至4-6L/分钟。避免持续吸入超过60%浓度氧气超过24小时,以防氧中毒导致肺组织损伤。湿化瓶应每日更换灭菌用水,面罩和管路需定期消毒,防止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滋生。
吸氧期间建议使用血氧仪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保持数值在92-96%的安全范围。长期家庭氧疗者需定期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避免折压导致供氧中断。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加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吸氧并联系医护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