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人群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可能较一般人群稍高,但存在个体差异。长期处于低氧环境可能引起机体适应性改变,从而对血压产生影响。
低氧环境会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使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导致心率加快和血管收缩。同时低氧诱导因子-1α通路激活可促进红细胞生成素分泌,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这些生理改变理论上可能引起血压升高,但高原居民通过增强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促进毛细血管增生等代偿机制,部分人群可维持正常血压水平。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5-25%,略高于平原地区。但这种差异与遗传背景、居住年限、劳动强度密切相关。安第斯山脉原住民通过基因进化获得EPAS1基因突变,其血红蛋白浓度增幅小于其他高原人群,心血管负荷相对较小。建议高海拔地区居民每季度监测血压,保持低钠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性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