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病是发生在指(趾)甲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统称,通常包括甲癣、甲沟炎、甲营养不良等类型。这类疾病可能由感染、外伤、营养缺乏或系统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1、甲癣
甲癣俗称灰指甲,主要由皮肤癣菌、酵母菌等真菌感染引起。患者甲板可能出现浑浊、变色、增厚或分层脱落,严重时甲床分离。真菌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常见于足部潮湿多汗或免疫力低下人群。临床常使用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片、伊曲康唑胶囊等进行治疗,疗程需持续数月。
2、甲沟炎
多因甲周皮肤破损导致细菌或真菌感染,表现为甲周红肿、触痛,可能伴随脓液积聚。急性期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需进行切开引流并配合抗生素治疗,如莫匹罗星软膏。慢性甲沟炎多与念珠菌感染有关,需保持患处干燥并使用抗真菌药物。
3、甲营养不良
这类非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甲板变薄、易碎、纵脊或匙状甲改变,可能与缺铁性贫血、银屑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系统性疾病相关。部分病例由长期接触化学制剂或机械损伤导致。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促进甲再生。
日常应注意保持手足清洁干燥,修剪指甲时避免损伤甲周组织。出现持续甲板形态改变、疼痛或感染征象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进行真菌镜检、细菌培养等检查。甲病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复诊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