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否能够根治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判断。大部分急性中耳炎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完全治愈,而慢性中耳炎可能需要长期管理,部分病例甚至需手术干预。
1、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若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等)并配合对症处理,炎症通常在1-2周内消退,鼓膜充血和耳痛等症状可完全缓解。规范用药后复发率较低,预后较好。
2、慢性中耳炎
病程超过3个月的慢性中耳炎常伴随鼓膜穿孔或中耳结构损伤。单纯型慢性中耳炎通过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口服抗生素等治疗可能控制感染,但易反复发作。胆脂瘤型或骨疡型中耳炎需通过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清除病灶,术后听力恢复程度与病变范围相关。
3、分泌性中耳炎
此类中耳炎以积液为主要特征,病因多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通过鼻喷激素(如布地奈德)、促排药物(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及鼓膜穿刺抽液等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但若存在腺样体肥大等原发病因未解除,可能转为慢性。
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中耳炎症状时,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治疗期间需避免耳道进水,保持鼻腔通畅,遵医嘱完成全程药物治疗。对于反复发作或伴有并发症的病例,需通过听力检测、颞骨CT等检查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