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患者进行艾灸治疗通常可选择长强穴、承山穴、二白穴等穴位,但需由专业医师操作。艾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改善局部循环,从而辅助缓解痔疮相关症状。
1、长强穴
该穴位位于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是督脉的重要穴位。艾灸长强穴能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缓解痔核水肿及疼痛,对痔疮引起的肛门坠胀感有改善作用。操作时需注意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灼伤皮肤。
2、承山穴
此穴位于小腿后侧正中线,当伸直小腿时腓肠肌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艾灸承山穴可调节肠道功能,缓解因便秘导致的腹压增高,进而减轻痔疮症状。临床观察显示该穴位对肛门疼痛和出血有辅助治疗效果。
3、二白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的位置,属于经外奇穴。艾灸此穴具有理气固脱的作用,能改善直肠静脉丛淤血状态,对痔核脱出和便血症状有缓解效果。操作时需注意双侧穴位交替施灸。
需注意艾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正规医疗。痔疮急性发作期或伴有感染时不宜艾灸。日常应保持规律排便,避免久坐久站,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痔核嵌顿等情况,应及时到肛肠科就诊,根据病情选择药物坐浴、胶圈套扎或手术治疗等规范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