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的前兆可能包括肛门瘙痒、排便后出血、肛门肿胀感、疼痛或不适以及肛门异物感等。这些症状通常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有助于控制病情。
1、肛门瘙痒
痔疮初期由于直肠末端静脉丛淤血,可能刺激肛周皮肤分泌黏液,潮湿环境容易引发局部皮肤瘙痒。患者可能频繁抓挠,导致皮肤破损或继发感染。
2、排便后出血
内痔早期常见无痛性便血,血液鲜红且附着于粪便表面或厕纸上。这是由于排便时粪便摩擦充血痔核表面黏膜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量通常较小,呈点滴状或喷射状。
3、肛门肿胀感
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痔核水肿时,患者会有肛门坠胀或异物感。尤其在久坐、久站或排便后症状明显,可能伴随排便不净的感觉。
4、疼痛或不适
外痔形成时肛周皮下血管破裂形成血栓,会出现突发性肛门疼痛,疼痛在咳嗽或排便时加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的钝痛或灼热感。
5、肛门异物感
痔核脱出初期可能在排便后自行回纳,患者会感觉肛门口有柔软肿物。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出现痔核嵌顿,导致肿物持续脱出并伴随剧烈疼痛。
日常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规律进行提肛运动。若出现持续出血、痔核脱出无法回纳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到肛肠科进行肛门指检或肛门镜检查,必要时可通过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手术方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