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药物止血、坐浴等方法快速缓解。常见处理方式包括压迫止血、药物治疗、坐浴疗法、饮食调整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出血程度选择合适方式。
1、压迫止血
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棉球直接按压出血部位5-10分钟,通过物理压迫促进血管收缩。此方法适用于少量渗血,操作时保持半卧位姿势减轻肛周压力,若血液渗透需及时更换敷料。
2、药物治疗
局部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云南白药痔疮膏等止血药膏,配合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回流。出血明显者可遵医嘱短期使用止血环酸注射液,但需注意过敏反应及凝血功能监测。
3、坐浴疗法
采用40℃温盐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每日坐浴2次,每次15分钟。温热刺激可缓解括约肌痉挛,高锰酸钾具有收敛止血作用,需注意溶液浓度避免灼伤皮肤。
4、饮食调整
立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30克,食用火龙果、燕麦等润肠食物,保证2000ml以上饮水量。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通过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对痔核的摩擦损伤。
5、手术治疗
对于喷射状出血或持续性渗血者,需行痔动脉结扎术或PPH吻合器切除术。术后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创面愈合,严重贫血患者需同步进行输血治疗。
痔疮出血期间应避免久坐久蹲,排便时勿过度用力。若出血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头晕等贫血症状,建议立即至肛肠科就诊。日常保持肛周清洁干燥,规律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长期反复出血者需进行肠镜检查排除其他消化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