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的方法需根据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常见方式包括直接压迫止血、冷敷、使用止血药物、手术止血等。以下为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
1、直接压迫止血
适用于体表小伤口出血。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紧压伤口至少5~10分钟,约90%的浅表出血可通过此方式控制。若血液渗透敷料,需叠加新纱布继续按压,避免频繁查看影响凝血。
2、冷敷止血
适合皮下淤血或关节扭伤出血。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量并缓解肿胀,但需避免冻伤皮肤。
3、止血药物应用
鼻出血可用浸有肾上腺素溶液的棉球填塞,消化道出血需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外伤出血可外敷云南白药粉,但深部伤口或异物刺入时禁用粉末制剂,以免引发感染。
4、填塞止血与手术
严重鼻腔后部出血需行后鼻孔填塞术,术后48小时需取出填塞物。内脏大出血如胃溃疡出血,需急诊内镜下钛夹止血或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必要时剖腹手术结扎血管。
5、止血带使用
仅限四肢动脉喷射性出血的急救。在伤口近心端5~10cm处扎止血带,记录使用时间,每隔40~60分钟放松1~2分钟。避免用铁丝、电线等细绳物,建议选用宽布带或医用止血带,防止神经损伤。
止血处理后应保持患者平卧,下肢抬高20°以增加回心血量。止血带使用超过2小时易导致肢体坏死,需尽快送医。所有止血药物均存在禁忌证,如氨甲环酸禁用于活动性血栓患者,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持续性出血或深部脏器出血,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转运至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