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疗法通常具有纠正关节错位、缓解肌肉紧张、改善不良姿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辅助治疗相关疾病等效果。其通过专业手法调整骨骼和软组织,帮助恢复身体正常功能,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1、纠正关节错位
正骨手法通过外力调整错位的脊椎或关节,恢复骨骼正常解剖位置。例如颈椎小关节紊乱经手法复位后,可缓解颈部活动受限,但急性外伤性脱位需先排除骨折风险。
2、缓解肌肉紧张
针对腰背部肌筋膜劳损,通过推拿松解肌肉粘连,配合关节复位手法,可降低肌肉张力。研究显示约70%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经4-6次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2-3分。
3、改善不良姿势
脊柱侧弯早期(Cobb角<20度)通过系统正骨配合支具矫正,能有效改善体态。青少年特发性侧弯干预后,每年角度进展可减少50%以上,需持续3个月以上疗程。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手法治疗可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热效应,增加血流量30%-40%。对于颈源性头痛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率可达60%,但椎动脉狭窄者禁用旋转手法。
5、辅助治疗疾病
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能降低椎间盘内压20%-30%。临床数据显示,结合正骨的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轻中度突出症,三个月有效率约85%,但突出超过5mm者效果有限。
进行正骨治疗前需完善X线或MRI检查,排除骨折、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等禁忌证。建议每周治疗不超过2次,急性期治疗后需佩戴护具2-4周。青少年骨骼发育期及孕妇等特殊人群应选择改良手法,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