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是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电解质紊乱等病理性因素所致。若频繁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或大量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心脏异位起搏点异常放电,从而出现偶发早搏。这种情况通常为一过性,去除诱因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2、心脏疾病
冠心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器质性疾病,可能造成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或炎症损伤,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稳定性。患者除早搏外,可能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一般需遵医嘱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增强心肌细胞自律性,导致早搏发生率增高。患者常伴有多汗、手抖、体重下降等症状,可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确诊。通常需要服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配合普萘洛尔片控制心率。
4、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失衡状态,可能干扰心肌细胞膜电位稳定性。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腹泻、过度节食或使用利尿剂的人群,需通过静脉或口服补充氯化钾缓释片、门冬氨酸钾镁片等电解质制剂。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若早搏发作频繁或伴有晕厥、胸痛等症状,需及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遵医嘱采用药物或射频消融术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