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结石的人通常可以遵医嘱使用排石药物,同时调整饮食辅助排石。常用药物包括坦索罗辛、硝苯地平、氢氯噻嗪以及中成药如金钱草颗粒等,具体用药需根据结石类型和病情决定。
1、α受体阻滞剂
坦索罗辛可通过松弛输尿管平滑肌,降低输尿管蠕动频率,帮助输尿管结石排出。这类药物能减轻结石移动时引发的肾绞痛,通常需连续服用2-4周,用药期间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可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缓解输尿管痉挛,与α受体阻滞剂联用可增强排石效果。该药物对直径小于5毫米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效果较明显,但可能引起面部潮红、心悸等副作用。
3、利尿剂
氢氯噻嗪等噻嗪类利尿剂可增加尿量,促进较小肾结石随尿液排出。长期使用需监测血钾水平,避免出现低钾血症。建议服药期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
4、中成药
金钱草颗粒、肾石通颗粒等具有利尿通淋作用的中成药,可通过增加尿酸盐溶解度辅助排石。此类药物需辨证使用,脾胃虚寒者慎用,避免与西药同时服用产生相互作用。
结石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的同时,应保持每日充足饮水量,减少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若结石直径超过6毫米或出现持续腰痛、血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位置变化,避免盲目服用偏方加重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