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和瘊子是同一种皮肤疾病的不同称呼,均指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其区别主要在于命名习惯,医学专业术语称为“疣”,而“瘊子”是民间俗称,两者在病因、形态及治疗上并无本质差异。
1、病因相同
两者均由HPV感染导致,病毒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表皮细胞,引起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赘生物。感染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
2、临床表现一致
根据发生部位和形态可分为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类型。寻常疣多呈粗糙的灰褐色丘疹,好发于手指、手背;跖疣发生于足底,表面可见黑色点状出血;扁平疣为肤色或淡褐色扁平丘疹,常见于面部。
3、治疗方法通用
针对疣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物理治疗(液氮冷冻、激光祛除)以及免疫疗法。顽固性疣可能需要多次治疗,且存在一定复发概率。
若皮肤出现异常增生物,建议避免自行抠抓或使用偏方处理,防止病毒扩散。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皮肤完整、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或毛巾,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