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结石是口腔内矿化的菌斑和软垢沉积物,可能引发牙龈炎、牙周炎、龋齿、口腔异味以及牙齿松动等健康危害。其形成与口腔卫生不良、唾液成分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处理。
1、牙龈炎
牙结石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其中的细菌代谢产物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牙龈红肿、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等症状。若不及时清除牙结石,炎症可能向深层扩散。
2、牙周炎
当牙龈炎进展为牙周炎时,牙结石会向牙根方向沉积,破坏牙周膜和牙槽骨。此时可能出现牙龈萎缩、牙周袋形成、牙齿对冷热敏感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牙齿支持力下降。
3、龋齿
牙结石表面粗糙,容易吸附食物残渣和细菌,形成酸性环境。这些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釉质,导致牙齿表面出现黑褐色龋洞,伴随牙齿敏感、疼痛,甚至引发牙髓感染。
4、口腔异味
牙结石中的厌氧菌会分解食物残渣中的蛋白质,产生挥发性硫化物等物质。这类物质具有腐败性气味,可能造成持续性口臭,影响社交和心理健康。
5、牙齿松动
严重的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龈退缩,使牙齿失去支撑。患者可能出现牙齿移位、咀嚼无力等症状,最终可能因牙周组织破坏严重而脱落。
建议每年进行1-2次专业洁牙清除牙结石,日常需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使用牙线清理牙缝。若已出现牙龈出血或牙齿敏感,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