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血变黑色是什么原因?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血液颜色变黑可能是生理现象,也可能与上消化道出血、呼吸系统疾病、药物因素等有关。这种情况可能与血液暴露时间、血红蛋白氧化程度或疾病状态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1、生理性原因

血液离开人体后接触空气中的氧气,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导致颜色逐渐加深呈暗红色或黑色。这种情况属于正常氧化反应,常见于体外血液凝固后颜色改变,通常不伴随其他症状,无需特殊处理。

2、上消化道出血

食管、胃或十二指肠出血时,血液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生成硫化亚铁,使血液呈柏油样黑色。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呕血、黑便、头晕等症状。治疗需及时止血,可遵医嘱使用凝血酶冻干粉、氨甲环酸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内镜下止血或外科手术。

3、缺氧性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导致机体长期缺氧时,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比例升高,静脉血颜色会变得暗红或发黑。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症状,需通过氧疗改善缺氧状态,配合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噻托溴铵粉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

4、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铋剂(如胶体果胶铋胶囊)、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或某些抗生素(如甲硝唑片)可能导致粪便颜色变黑。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片也可能影响血液代谢。这种情况通常停药后即可缓解,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若发现血液颜色异常且排除饮食、药物等干扰因素,建议尽早就诊消化内科或血液科,通过胃镜、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期间需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观察出血量和生命体征变化。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