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血液灌流操作步骤有哪些?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血液灌流的操作步骤一般包括准备、建立血管通路、抗凝处理、血液灌流实施、监测与参数调整以及结束处理等流程,需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1、准备

操作前需确认设备完好,检查灌流器、管路及透析机的功能状态。核对患者信息,评估生命体征,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部位,通常采用深静脉置管或动静脉内瘘。同时准备抗凝药物如肝素,并确保急救药品和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2、建立血管通路与抗凝处理

消毒穿刺部位后建立血管通路,连接灌流管路。通过静脉注射肝素进行全身抗凝,或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抗凝剂剂量需根据患者体重、凝血功能动态调整,避免出血或凝血风险。

3、血液灌流实施

启动血泵将血液引入灌流器,初始血流速度控制在100-150ml/min,逐渐增加至目标流量。灌流器内的吸附剂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清除毒素,需确保灌流器垂直固定,避免气泡进入血液循环。

4、监测与参数调整

持续监测动脉压、静脉压及跨膜压,观察有无凝血征象。每30分钟记录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根据血浆毒素浓度调整灌流时间,单次治疗通常持续2-4小时。若出现寒战、血压下降等反应,需立即暂停操作并处理。

5、结束处理

治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回输血液,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拔除导管后加压包扎穿刺点,监测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血肿。术后需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电解质水平及肾功能指标,必要时补充白蛋白或凝血因子。

该操作属于三级医疗技术,必须在具备血液净化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展。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变化。灌流器吸附饱和后应及时更换,避免毒素反跳。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严重血小板减少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谨慎评估适应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