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和栓塞是两种不同的病理概念,但存在密切关联。血栓指血管内形成的血凝块,而栓塞则是血栓或其他物质脱落后阻塞血管的过程,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发生机制和病理影响。
1、定义差异
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内异常凝固形成的固体团块,主要由血小板、纤维蛋白和红细胞聚集而成,通常附着在血管壁上。栓塞则是血栓整体或部分脱落形成的栓子随血流移动,最终卡在较小血管中阻断血流。除血栓外,脂肪滴、空气泡、肿瘤细胞等异物也可能成为栓子。
2、形成位置
血栓常形成于血流缓慢或血管损伤的部位,如深静脉血栓多见于下肢静脉,动脉血栓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处。而栓塞属于继发事件,脱落的栓子可能堵塞远离原发部位的血管,例如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可导致脑栓塞。
3、后果影响
血栓在原位可能引起局部血流障碍,如冠状动脉血栓导致心肌缺血。栓塞则因血管急性闭塞引发更严重的组织坏死,如脑栓塞可在数分钟内引起偏瘫。此外,血栓可通过抗凝治疗逐渐溶解,而栓塞需紧急取栓或溶栓处理以防止器官功能丧失。
出现肢体肿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抗凝药物、介入取栓或手术方案,所有措施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