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绞痛通常表现为频繁哭闹、腹部胀气、身体蜷曲等症状,可通过调整喂养、腹部按摩、药物干预等方法缓解。其症状和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1、频繁哭闹
新生儿肠绞痛最显著的特征是突然出现无法安抚的剧烈哭闹,尤其在傍晚或夜间发作。哭闹时婴儿面部涨红,双手握拳,双腿向腹部蜷缩,持续时间可能超过3小时,每周发作不少于3天。
2、腹部胀气
患儿腹部膨隆,触诊时可发现肠鸣音亢进,伴随放屁增多。这是由于肠道发育不完善导致的气体积聚,约60%患儿会出现腹部紧张、叩诊鼓音等体征。
3、身体蜷曲
疼痛发作时婴儿常呈现典型的"绞痛姿势",即双膝屈曲紧贴胸腹,背部弓起。这种体位是机体对肠管痉挛的自然反应,可能伴随手脚发凉、额头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处理方法:
1、调整喂养
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喂奶后保持婴儿直立位15-20分钟。母乳喂养者母亲需避免摄入奶制品、咖啡因等易致敏食物。人工喂养可尝试换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2、腹部按摩
在婴儿清醒时,以掌心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腹部,配合屈腿运动促进排气。可使用婴儿抚触油,每次按摩5-10分钟,注意避开脐部未愈合区域。
3、药物干预
在医生指导下,可适量使用西甲硅油滴剂帮助消除肠道气泡。益生菌制剂如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对部分患儿有效,但需根据医嘱选择合适菌株。
若上述措施效果不佳或伴有发热、呕吐、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排除肠套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急腹症。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适宜室温,避免过度包裹,喂养后充分拍嗝。多数患儿在3-4月龄后随着肠道功能成熟可自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