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新生儿产瘤是什么?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新生儿产瘤是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经过产道受压,导致局部皮下组织液渗出或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的局限性水肿或血肿。该现象常见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多发生于头顶部或枕部,属于分娩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1、形成原因

新生儿产瘤主要是由于分娩时胎儿头部在通过产道时受到持续性挤压,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组织液外渗至皮下形成水肿。若挤压力度较大,可能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形成血肿。这种情况在头位分娩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初产妇或产程较长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2、临床表现

产瘤表现为头部皮肤局部肿胀,边界不清晰,触摸时有柔软波动感,皮肤颜色正常或轻微发红。通常出生后即可发现,肿胀范围可跨越颅缝,按压时无凹陷。与头颅血肿不同,产瘤不会导致颅骨骨膜下出血,因此不会形成硬块。

3、鉴别诊断

需与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等疾病区分。头颅血肿表现为骨膜下局限性肿块,边界清晰且不跨越颅缝,质地较硬,吸收时间较长(约2-3个月)。产瘤通常无需特殊检查,但若伴随异常哭闹、呕吐或神经症状,需通过超声或CT排除颅内损伤。

4、治疗方法

绝大多数产瘤无需特殊处理,通常出生后2-3天内逐渐消退,最长不超过1周。护理时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按压或热敷。若合并皮肤破损可局部消毒,出现感染迹象(如红肿加重、渗液)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

5、预后情况

产瘤属于自限性生理现象,消退后不留瘢痕或后遗症。极少数血肿较大的情况可能因吸收过程中胆红素升高导致黄疸,此时需监测胆红素水平,必要时进行蓝光治疗。家长需定期观察肿胀变化,若持续增大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诊。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