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颤患者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以及控制心室率的药物进行治疗。具体用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以及个体差异进行选择,常见药物包括胺碘酮、华法林、美托洛尔等。
1、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药物可通过调节心脏电活动恢复窦性心律。例如胺碘酮能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但长期使用需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肺毒性。
2、抗凝药物
华法林、利伐沙班等可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较高,使用华法林需定期监测INR值,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则无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3、控制心室率药物
美托洛尔、地尔硫䓬等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可降低心室率,改善心悸症状。急性发作时可静脉给药,长期维持治疗需注意心率控制在60-100次/分钟。
需注意抗凝治疗需评估出血风险,高龄、高血压患者慎用。用药期间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诊。建议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超等检查,合并心力衰竭或冠心病患者需联合基础疾病治疗。严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导管消融等非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