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肝癌是肝脏内单发结节直径不超过3厘米的恶性肿瘤,通常位于肝右叶,多数在早期无明显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这类肿瘤具有生长较慢、转移率较低的特点,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小肝癌的形成常与慢性肝病相关,约80%患者存在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长期肝硬化使肝细胞反复损伤再生,部分细胞出现基因突变引发癌变。影像学检查中,增强CT或MRI显示动脉期快速强化、门脉期快速消退的"快进快出"特征是重要诊断依据。病理学检查可见癌细胞呈梁索状排列,部分伴有脂肪变性或透明细胞改变。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肿瘤切除率可达92%-96%,5年生存率约60%-70%。对于不能手术者,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局部治疗手段也可达到完全灭活效果。
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肝硬化患者应缩短至3个月复查。日常需严格戒酒,避免食用霉变食物,保持规律作息。若体检发现肝内异常结节,应及时至肝胆外科或介入科就诊,通过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后的患者需每3个月复查增强CT或MRI监测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