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小儿肠梗阻有哪些症状和治疗方法?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便排气,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选择胃肠减压、药物或手术等方式。该病起病急骤,需及时就医处理。

1、腹痛

患儿多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全腹。严重时可因肠管缺血坏死出现剧烈疼痛,常伴有哭闹不安、屈膝蜷缩等表现。

2、呕吐

早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吐出胆汁或粪样物质。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早,低位梗阻呕吐发生较晚但可能更剧烈。

3、腹胀

腹部膨隆程度与梗阻部位相关,低位梗阻腹胀更明显,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触诊时腹部有压痛,听诊肠鸣音亢进或消失。

4、停止排便排气

完全性肠梗阻患儿在发病后24小时内即停止排便排气,但部分性梗阻可能仍有少量排便。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胃肠减压

通过鼻胃管持续吸引减轻肠腔压力,缓解腹胀症状,约60%的单纯性肠梗阻可通过此法缓解。治疗期间需严格禁食禁水。

2、药物治疗

常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止痛,同时需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灌肠治疗

对粪石梗阻或低位结肠梗阻可采用温生理盐水灌肠,配合开塞露等润滑剂促进肠道通畅。

4、手术治疗

适用于绞窄性肠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者,术式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等,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

患儿确诊后应住院观察治疗,家长需注意记录呕吐物性状及排便情况。治疗期间保持静脉通路通畅,术后需加强切口护理。若发现患儿出现高热、血便或意识改变等危重症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