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规律活动、穿着弹力袜、控制基础疾病、药物预防以及术后护理等。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方法,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1、规律活动
日常应避免久坐或久站,建议每1-2小时活动下肢,如进行踝泵运动或散步。卧床患者可通过家属协助被动屈伸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可通过收缩小腿肌肉群辅助静脉回流。
2、穿着弹力袜
医用弹力袜通过梯度压力设计,可减少血液在下肢静脉的淤滞。建议选择压力在15-30mmHg范围内的二级压力袜,每日穿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睡眠时需脱下。存在外周动脉疾病或皮肤破损者禁用。
3、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需维持空腹血糖≤7.0mmol/L。高脂血症患者建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6mmol/L。体重指数超标者需通过饮食和运动减重。
4、药物预防
高风险人群如骨科术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利伐沙班片或阿哌沙班片等抗凝药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
5、术后护理
外科手术后6小时内开始早期床上活动,麻醉消退后即进行踝关节背屈训练。术后24小时可逐步过渡到床边坐立,72小时内避免完全制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建议联合物理预防与药物预防。
日常生活中需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避免血液浓缩。若出现单侧下肢肿胀、皮温升高或压痛等表现,应及时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正在服用抗凝药物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碰撞伤,并定期复查凝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