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操作需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通常包括准备、调节氧流量、固定吸氧装置等步骤。正确操作有助于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吸氧,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1、准备
操作前需检查氧气装置是否完好,确认氧气瓶或中心供氧接口压力正常,湿化瓶中加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核对患者信息,评估病情及血氧饱和度,选择合适吸氧方式如鼻导管或面罩。清洁患者鼻腔,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配合。
2、调节氧流量
打开氧气流量表,根据医嘱调节氧流量。成人常规氧疗通常从2-4L/min开始,低流量吸氧时需维持湿化瓶内有连续气泡产生。使用鼻导管时需将鼻塞完全插入鼻腔,面罩需完全覆盖口鼻并调整松紧带至贴合不漏气。
3、固定观察
妥善固定吸氧管避免脱落,悬挂安全用氧标识。持续监测患者呼吸频率、意识状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开始时间和氧流量参数。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需特别注意氧中毒风险,新生儿吸氧需严格控制氧浓度预防视网膜病变。
吸氧过程中需保持湿化瓶直立,及时添加灭菌用水维持湿化效果。氧疗期间严禁接触明火或油性物质,避免剧烈碰撞氧气钢瓶。发现氧气管漏气、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或二氧化碳潴留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调整氧疗方案。停止吸氧时应先取下鼻导管再关闭流量表,避免呼吸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