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通常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粪便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具体需结合病情由医生评估选择。
1、胃镜检查
胃镜是诊断胃炎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内镜可直观观察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等病变。检查过程中可同时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明确是否存在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
2、幽门螺杆菌检测
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或胃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该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检测结果为阳性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是否进行根除治疗。
3、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胃泌素-17等指标,评估胃黏膜功能状态。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增高反映炎症活动度。
4、影像学检查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显示胃黏膜皱襞增粗、蠕动异常等间接征象,适用于无法耐受胃镜的患者。腹部超声或CT主要用于排除胰腺、肝胆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胃炎。
5、粪便检查
隐血试验可筛查胃黏膜出血情况,持续阳性需警惕消化性溃疡或肿瘤性病变。结合粪钙卫蛋白检测有助于鉴别炎症性肠病等肠道疾病。
若出现上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患者需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