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脊肌损伤后可能出现的异常症状包括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肿胀或僵硬等,严重时可能伴随姿势异常或肌肉痉挛。损伤多与过度使用、急性拉伤或长期劳损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干预避免症状加重。
1、局部疼痛
竖脊肌损伤后最典型的症状是受损部位持续性或活动性疼痛,疼痛可能集中在脊柱两侧,按压时痛感明显。弯腰、扭转身体或久坐后疼痛常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放射性疼痛至臀部或下肢。
2、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保护性肌肉痉挛,患者常出现腰部活动范围缩小。表现为前屈后伸困难,起床、翻身等动作受阻,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行走,常需用手支撑腰部才能完成体位变换。
3、肿胀或僵硬
急性损伤可能出现局部软组织肿胀,触摸时可感知肌肉紧张或硬结。慢性劳损者多表现为晨起时腰部僵硬,活动后稍缓解但易疲劳,肌肉弹性下降伴有局部皮温升高等炎症反应。
4、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代偿性姿势异常,如脊柱侧弯或骨盆倾斜。长期未愈可能引发保护性肌肉痉挛,形成疼痛-痉挛恶性循环,个别病例可能伴随间歇性下肢麻木等神经刺激症状。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休息并局部冷敷,急性期48小时后可进行热敷。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需尽早就医进行超声检查或MRI诊断,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强化训练,避免发展为慢性腰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