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食管乳头状瘤是什么?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食管乳头状瘤是一种起源于食管黏膜的良性肿瘤,通常由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其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慢性刺激等因素相关。该疾病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吞咽不适或胸骨后异物感。

1、定义及特征

食管乳头状瘤属于食管良性肿瘤,病理特征为鳞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表面覆盖正常黏膜上皮细胞。瘤体通常较小,直径多在0.5-2厘米之间,多呈单发息肉样生长,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

2、常见病因

主要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16型、18型等亚型感染可能促进病变发展。长期胃食管反流造成的慢性炎症刺激、吸烟、酗酒等理化因素刺激也是重要诱因。免疫抑制状态患者发病率相对较高。

3、临床表现

约70%患者无自觉症状,常在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可能出现轻度吞咽梗阻感、胸骨后隐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需注意与食管癌进行鉴别,特别是当肿瘤直径超过2厘米或表面出现糜烂时。

4、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是首选诊断手段,可观察病变形态并取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特征性乳头状结构,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增强CT检查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超声内镜能准确判断肿瘤浸润深度。

5、治疗措施

对于无症状的小病灶(<1cm)可定期随访观察。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等微创治疗适用于有症状或较大病灶。术后需每年复查胃镜,同时建议检测HPV感染情况并控制胃食管反流等基础疾病。

发现食管黏膜异常增生应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日常生活中需注意戒烟限酒,避免进食过烫或刺激性食物。建议存在长期反酸症状的患者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食管病变。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