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如何治疗失眠?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失眠在中医中属于“不寐”范畴,治疗时通常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药膳食疗以及情志调摄等方法,需由专业医师根据个体体质辨证施治。不同证型的患者适用方法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病情选择方案。

1、中药调理

针对心脾两虚证可使用归脾汤补益心脾,阴虚火旺者适用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肝郁化火型常用龙胆泻肝汤疏肝清热。临床常配伍酸枣仁、茯神等安神药材,需根据舌脉变化调整药方。

2、针灸疗法

常取神门、内关、三阴交等主穴调节脏腑功能,配合百会、四神聪等穴位镇静安神。对于心肾不交者加太溪穴,脾胃不和者配足三里,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周治疗3次效果较佳。

3、推拿按摩

运用揉按法作用于印堂至神庭区域,点压安眠穴、太阳穴等特定穴位。脊柱两侧膀胱经循行推拿可调和气血,配合头面部扫散法能有效缓解紧张性失眠,建议每日睡前操作15分钟。

4、药膳食疗

心火亢盛者宜食百合莲子羹清心安神,气血不足者可服用桂圆红枣粥。酸枣仁茯苓茶适用于多数失眠人群,阴虚体质推荐麦冬玉竹煲汤,注意避免晚间饮用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品。

5、情志调摄

采用五音疗法中的羽调音乐疏导肾气,配合呼吸吐纳训练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建立规律的子午觉习惯,睡前进行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招式练习,保持情绪恬淡。

治疗期间需保持卧室光线柔和、温度适宜,避免过度思虑。建议记录睡眠日记帮助医师评估疗效,治疗2-4周后应复诊调整方案。顽固性失眠患者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必要时配合现代医学手段综合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