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中毒的症状表现因中毒类型和剂量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情况,具体症状可能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皮肤等。
1、急性中毒症状
急性砷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米汤样或血性腹泻。砷化合物会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头痛、肌肉痉挛、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异常,甚至发生休克或多器官衰竭。
2、慢性中毒症状
长期接触砷可能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如躯干、手掌的黑色或白色斑点)、角化过度(手脚皮肤增厚粗糙),以及指甲出现白色横纹(米氏线)。慢性中毒还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麻木、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或贫血。
3、其他系统损伤
砷中毒可能累及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律失常或血管病变。呼吸系统接触砷粉尘可能引发咳嗽、胸痛。少数慢性中毒者可能发展为皮肤癌、肺癌等恶性肿瘤,与砷的致癌作用相关。
若存在明确砷接触史并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停止暴露并就医。医生会根据中毒类型进行血液、尿液检测及脏器功能评估。治疗包括脱离毒源、使用二巯丙磺钠等螯合剂促进砷排出,同时针对脱水、器官损伤给予支持治疗。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饮用高砷地区地下水,接触含砷工业品时严格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