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痧是什么?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痧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概念,通常指体内湿热、瘀血等邪气积聚体表或经络的表现。痧的形成可能与外感邪气、气血不畅、体质因素等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进行判断。

1、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痧是体内病邪外透的表现,常见于湿热、暑湿或寒湿侵袭人体。当邪气壅滞于皮肤、肌肉或经络时,可能通过刮痧等方式促使邪气排出,表现为局部皮肤充血或瘀点。

2、物理现象

刮痧后皮肤表面出现的红色或紫红色瘀斑,是局部毛细血管破裂、皮下出血的表现。这种现象多因刮拭力度过大或皮肤敏感所致,通常数天内可自行消退,并非所有痧痕均代表疾病。

3、疾病关联

民间常将中暑、感冒发热等疾病引起的头晕、恶心等症状称为“发痧”。这类情况可能与体温调节异常、电解质紊乱有关,需通过降温、补液等措施缓解,而非单纯依赖刮痧治疗。

出现疑似痧相关症状时,建议先明确病因。刮痧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在皮肤破损处实施,体质虚弱、出血倾向者慎用。若伴随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电解质等检查。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