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应注意的事项主要包括定期产检、合理补充营养、适度运动、谨慎用药以及警惕异常症状等。孕妇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方式,确保母婴健康。
1、定期产检
妊娠期需遵医嘱按时进行产前检查,通常孕12周前建立产检档案,孕28周前每4周检查一次,孕28-36周每2周检查一次,孕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产检内容包括血压监测、体重评估、B超筛查胎儿发育、唐氏综合征筛查及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等,有助于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胎位异常等问题。
2、合理补充营养
孕妇每日需增加300-500kcal热量摄入,建议补充叶酸400-800μg/日至孕3个月,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孕中晚期需增加蛋白质15g/日,多食用鱼、蛋、奶制品。同时需补充铁剂30mg/日预防贫血,钙剂1000mg/日促进胎儿骨骼发育。注意避免食用生肉、未灭菌乳制品等可能携带李斯特菌的食物。
3、适度运动
健康孕妇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140次/分,避免跳跃、仰卧位运动及高温环境锻炼。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增长(建议增重11-16kg)、改善睡眠质量并降低妊娠糖尿病风险。
4、谨慎用药
妊娠期用药需严格遵循FDA分级,避免使用D、X级药物。如发热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但禁用布洛芬(孕晚期)。治疗妊娠呕吐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6,皮肤瘙痒可使用炉甘石洗剂。任何药物使用前应咨询产科医生,自行用药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
5、警惕异常症状
若出现阴道流血(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持续性腹痛(每小时超过6次宫缩)、胎动减少(2小时少于10次)、头痛视物模糊或血压≥140/90mmHg等情况,需立即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胎盘早剥、子痫前期等严重并发症,及时处理可降低围产期风险。
妊娠期应保持每日8-9小时睡眠,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注意会阴部清洁,每日更换纯棉内裤。保持情绪稳定,可通过听音乐、孕妇课堂等方式缓解焦虑。若出现皮肤黄染、严重水肿或胎膜早破等情况,需立即前往产科急诊就诊。